欢迎您访问黎阳教育官方网站!
历年真题

考前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知识点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1-03

一、知觉的特征

1理解性2选择性3整体性4恒常性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与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

四、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和方法有

(1)加强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意志的努力。(4)智力活动与实际动作相结合。

五、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

(3)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六、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但并不是说事物越复杂,刺激越丰富,注意力就越稳定。过于复杂、变幻莫测的对象反而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导致注意的分散。

(2)主体的精神状态。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率。

七、遗忘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指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八、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系列位置效应。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识记者的态度

九、依据记忆规律组织复习

1、复习识记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十、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作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2)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3)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十一、思维的品质

思维发展中个性差异反映的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智力特征的表现,它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方面。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2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想与成果。

3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个体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即根据所发现的新情况及时修正原来的想法。

4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过程的速度,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思维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5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个体通过独立思考并创造出新颖而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这是思维智力品质的最高表现。

十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算法式方法与启发式方法(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3)目标递进策略与目标递归策略

十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动机(5)情绪(6)原型启发 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十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1)增强注意的稳定性,保证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意志力的锻炼,克服内部干扰。(2)扩大注意的广度,指导学生迅速增加知识储备,勤学多练。(3)让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一遍动手操作,一遍观察教师的演示,提高注意的分配(4)需要学生进行注意转移时,给予一定的信号或言语提示,并合理安排活动。

十五、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3、是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十六、学习动机的功能

1引发学习行为2维持学习行为3定向学习行为4调节学习行为

十七、“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第一,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第二,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十八、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惹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为“安全”的选择,即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考教师到黎阳教育
十九、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个体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如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

在教育教学中,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应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他们。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这不仅仅涉及学习任务本身的难易,更涉及成功的标准问题。如果学生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肯定不及格时,学习动力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需要教师适当掌握评分标准,要让学生感到取得好的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易取得的。

二十、成败归因理论

考教师到黎阳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能力属于内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任务难易属于外部稳定性的不可控制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身心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制因素。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二十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但是,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二十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十三、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一致性

2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二十四、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二十五、学习策略的分类

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比较公认的有代表性的分类是将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能,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

1复述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画线。

2精细加工策略。一些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主要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2)做笔记。教师在课堂上要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主要策略有:讲演慢一点;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呈现做笔记的线索;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信息;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

(3)提问。(4)生成性学习。这种方法需要积极的加工,不是简简单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不是从书中寻章摘句或稍加改动,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组织策略:

(1)列提纲。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每读完一段后用一句话作概括;另外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提要来帮助别人学习材料。

(2)利用图形,包括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包括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资源利用策略

二十六、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二)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三)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四)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五)有效的监控。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

(六)个人自我效能感。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二十七、小学生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小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二十八、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他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概而言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他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学校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教师需要明确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学习。

二十九、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三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1有意义学习的要素

(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到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

2有意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

(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其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此外,该教学观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真实或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三十一、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二)建构主义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县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念。

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理解性的学习。

三十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1认知发展的机制

(1)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2)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3)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2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所谓去自我中心主义,是指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考教师找黎阳

三十三、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儿童的“学”是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十四、(一)认知发展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出由低到高的不同阶段

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属于“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阶段。

(2)小学生观察品质在逐渐发展

观察的目的性:初入学的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在观察活动中往往受刺激物的声音、形态、颜色等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中高年级小学生有所改善,但提高不多。

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水平很低,他们观察事物不细心、不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不能表述细节。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观察略优于中年级小学生。

观察的顺序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凌乱,不系统,没头没尾,看到哪里算哪里。中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发展,一般能系统地观察,能从头到尾边看边说,而且在表述前往往能先想一想再表述,即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到的内容更加系统化。

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小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上作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中年级小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的提高。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小学生观察的深刻性更有显著发展,表现为观察力中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二)注意力的发展

1.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古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三)记忆力的发展

(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四)思维力的发展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五)想象力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三十五、良好情绪的调节方法

(1)转换认知角度(2)自我暗示(3)调节期望值(4)适当宣泄(5)转移注意力(6)升华

三十六、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5社会性

三十七、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程度。

(二)社会文化因素

1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个人主观因素

考教师找黎阳

三十八、人格发展的阶段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从出生~12、18个月)(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3岁左右)(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5~12岁)(5)生殖期(12岁~成年)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儿童早期(2~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三十九、气质与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1)抑郁质,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批评。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2)多血质,可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3)粘液质,教师要采取耐心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机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胆汁质,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不能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四十、(一)气质与人格的区别

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是由个体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

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

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

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业特质焦虑等)。

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二)性格与气质的相互影响

从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因为性格特征直接依赖于教育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方法。气质作为性格形成的一种变量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就表现出来.从而会影响父母或其他人的不同行为反应,形成不同性质的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再次,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四十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

环境对人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三)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与环境之间真实的相互作用,人对外界存在的摄取、吸收(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要通过个体的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来实现。

四十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方向性与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发展的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四)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五)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四十三、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的要求

1、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陵节而施,不能拔苗助长。

2、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3、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视时而教,及时而教,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4、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个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四十四、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指导班级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教学管理: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行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四十五、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四十六、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十七、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一)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二)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新组建的学生班级要发展成为班集体,需要经历一个有序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班集体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3班集体成熟的集体阶段

四十八、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十九、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1.班级管理2.班级工作的指导3.教育影响学生4.协调好任课教师关系5.沟通家长,联系社区6.身体力行,服务学生7.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五十、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学生。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

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具体如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需要和问题单独进行的一种教育。其一般包括个别谈心、单独谈话、个别指导、辅导与帮助等。(1)先进生工作。(2)后进生工作 宏鹏教育教师资格面试课程即将开启!

5.班会活动。班会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不外乎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大类。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定的主要内容有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三个方面。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1)基本情况。(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3)本学期主要活动与安排。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总结工作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一是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二是注意做阶段小结。

考教师找黎阳

五十一、做好个别学生教育的一般要求

1、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区别对待2、热爱和尊重学生,促其转化;3、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逐步提高4、自我剖析,制定措施,接受监督;5、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五十二、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要求

1.采用灵活多样的具体方法:(1)讲解法(2)歌诀法(3)活动训练法(4)评比竞赛法

2.抓住管理、训练的几个关键期:关键期一般有如下几个:新班组建期、开学初、期中与期末、大型活动期。

3.让学生做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1)学生应做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人(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养成学生自动化遵守常规的习惯

5.班主任要从日常行为做起当学生的榜样

五十三、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冷处理原则。

五十四、课堂管理的原则

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4建立教室常规

五十五、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

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5学生学习行为

五十六、群体的特征

作为群体而存在的人群必须体现出三个特征:群体成员有共同的活动目标;群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成员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五十七、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之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2)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排他性;(3)受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目标的支配,行为上具有一致性;(4)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五十八、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课堂管理必须注意协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要注意:(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团结的集体。(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在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同时,还要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给予教育、引导和改造,必要时依据校规、法律加以惩处或制裁。

五十九、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时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2)教师期望(3)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4)教师的教学能力

六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十一、课堂结构

考教师找黎阳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

3.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

(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 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考试指南

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是维持课堂纪律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不少纪律问题是因教学过程的规划不合理造成的。

六十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教师的教育失策。(2)学生的身心因素。(3)环境因素。

六十三、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但是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时,应对行为主体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因此,不管是对于个体的问题行为还是对于团体的问题行为,教师都可以尝试以下的方式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管理。

(1)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成就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更快地适应课堂环境。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内容时,应交代清楚其来龙去脉,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其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从而减轻因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感。

(3)对于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学生对于学习的盲目性容易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而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清晰的学习指导,使其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得到帮助,从而减轻或消除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急躁、厌烦、焦虑等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良好的教学秩序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平静、思维活跃,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注意制止学生中存在的彼此伤害的行为,如讽刺、挖苦、嘲笑等。

(6)建立家校联系。家庭环境是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考试指南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需要师生密切配合。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它对于复杂问题行为,尤其是由内在刺激引起的问题行为效果比较显著。

六十四、班级活动的意义

班级活动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育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1.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l)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密切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2)班级活动使学生学习的领域扩大了,学习机会增多了,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3)班级活动使学生不仅动脑动口,而且动手动脚,全身运动。(4)班级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5)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主创精神的培养。(6)班级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起健康的、丰富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考试指南

2.班级活动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3.班级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

4.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十五、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班会(二)科技活动(三)文体活动(四)节日纪念日活动(五)课外阅读活动其他班级活动

六十六、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组织班级活动通常要遵循目的性、针对性、多样性、易操作性、创造性、整体性六个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二)针对性原则(三)多样性原则(四)易操作性原则(五)创造性原则(六)整体性原则

六十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途径与方法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大致有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系列具体工作,班主任应从活动的全过程着眼,抓好每一步的工作。

(一)选题活动选题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题要符合教育意义,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还要鲜明。

选题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依据:一是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计划,看集体建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的需要。二是班集体的现实情况,是否有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三是学校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

(二)制订活动计划选题确定之后,要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共同制订活动计划并落实各项组织工作。

(三)活动实施与偶发事件处理

活动实施是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确保活动成功,除了准备阶段的努力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基本问题:如在活动的前一天,利用集体舆论营造活动氛围,调整全班同学的心理状态,将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降到最低。在活动的当天,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搞好活动总结

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开小范围的座谈会,可以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形成书面总结。总结可以使活动的效果得以持续。而且,通过对活动全过程的反思,可以进一步提高开展活动的能力。

六十八、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2)灵活性(3)自主性(4)实践性

六十九、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4)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七十、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4.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5.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七十一、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

七十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

七十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七十四、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1)和谐的家庭环境;(2)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3)理解和尊重孩子;(4)家长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七十五、家庭教育的方法

1独立探索法2以身示教法3因材施教法4情感陶冶法

七十六、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范围的广阔性2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3灵活性和民主性

七十七、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七十八、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

1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3召开家长会4举办家长学校

七十九、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方式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校外教育组织的任务是:相互交换情况,研究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各种表现;宣传好人好事;制定转变后进生的计划和具体措施;共同协商一些主要问题。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学校应与宣传部门、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及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及实践能力。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社会各界可以指有关工矿、企业和部队等单位。学校可以请这些部门的优秀同志到学校作报告或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也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访问和劳动。

八十、教师的职业角色

1.组织者和管理者2.教学设计者3.学生的伙伴与朋友的角色4.反思者和研究者的角色5.家长的代理人6.终身学习者7.学习的促进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考试指南

八十一、教师的职业素养

1.学科知识素养2.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敬业。(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八十二、教师角色的形成

1.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信念表现在教师职业中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在此阶段中,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八十三、教师的角色期望

1.素质期望2.形象期望3.职责期望

八十四、教师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指因角色期望不一致而产生的个人心理或感情上的矛盾和冲突,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1.教师的角色间冲突。教师角色间冲突表现:(1)权威与朋友(2)教员与父母(3)领导者与顺应者。

2.教师的角色内冲突。教师的角色冲突不仅表现在上述角色间的冲突,还表现为角色内冲突,而且角色内冲突有时表现得更为严重,甚至常常置教师于痛苦之中。其主要表现如下:

(1)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

第一,来自校外的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第二,来自校内各方面的不同角色期望引起的角色冲突。第三,来自社会角色定势和自身个体表现的角色冲突。第四,来自教师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角色冲突。

(2)角色本身的局限引起的角色冲突

这里角色本身的局限主要是指教师的认识水平、能力水平与角色需求间存在的差距。这些差距引起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表现为教师主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行为落差和必须履行角色义务引起的角色冲突。第二,表现为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与角色职责要求不符引起的冲突。第三,表现为教师个人的能力与角色需求不符而引起的冲突。

3.教师角色冲突的解决

可以从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人三方面下手:(1)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职能,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2)增加教师的职业劳动报酬,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3)加强对教师劳动过程的管理,及时进行角色活动的成就测评。(4)学校的人际组织工作要“外开内合”。(5)教师个人充分认识教育的社会促进作用,对教师职业进行正确的社会价值定向。

八十五、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教师威信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考教师找黎阳

八十六、教师威信的维护:

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八十七、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体力劳动,而且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或偶发事件的特殊能力。

(三)示范性。教师的示范性是指教师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四)长期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而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会长期存在,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结束而消失。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考试指南

(五)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教师的劳动在手段上讲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但是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

八十八、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能力素养方面。包括智力素养如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语言表达素养。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2.专业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3.心理素养。4.身体素养。

八十九、教师成长历程

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

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九十、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2.教师的专业人格。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九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学习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促进教师成长的具体方法包括:(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

九十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九十三、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

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2学会应付压力。3获得社会支持。4寻求专家的处理。5适当进行休闲。

九十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二)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

(三)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加强学风教育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
相关文章
河南黎阳教育(总部)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东风路交叉口路北400米路东融元广场B座12楼34室
联系电话:谢老师 15237197039
网址:www.hnlyjy.com
客服QQ:1664113979

互动平台
  • 郑州
  • 洛阳
  • 南阳
  • 开封
  • 安阳
  • 周口
  • 驻马店
  • 新乡
  • 三门峡
  • 焦作
  • 濮阳
  • 商丘
  • 信阳
  • 许昌
  • 平顶山
  • 鹤壁
  • 济源
  • 漯河
  • 黎阳教育(总部)

    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东风路交叉口路北400米路东融元广场B座12楼34室
    联系电话:谢老师 15237197039

  • 黎阳中牟校区

    地址:中牟新城区商都大道与宝峰街西100米路北
    电话:18530968616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黎阳新乡校区

    地址:新乡学院东校区南常青藤小区康悦大药房二楼弘毅教育(向阳路与东明路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南)
    联系电话:孙老师 15936598751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黎阳永城市校区

    地址: 永城市新城一高南门天桥东20米路南
    联系电话:0370-6079186

  • 黎阳信阳师范校区

    地址:信阳师范学院东门二街尽头处
    联系人:董老师
    电话:15938209656

  • 黎阳信阳市浉河校区

    地址: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飨堂社区师院东门正北方向130米
    联系人:13193872650

  • 黎阳许昌禹州校区

    地址:禹州市第三汽车站发发超市红绿灯西100米路南(老农机公司楼)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15188532258

  • 虚位以待

  • 黎阳鹤壁淇县校区

    地址:淇县东环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向南30米
    联系人:冯老师
    电话:18839267877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 虚位以待

24小时咨询电话:

18530968616

查看联系新浪微博
黎阳教师网

加盟电话:152-3719-7039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东风路交叉口

技术支持:郑州网站制作 豫ICP备17005482号-1

'); })();